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人脚踝处风速不宜超过 0.2m/s;
3 人员活动区域的送风温差应小于上送风方式,且宜满足 5.4.16的要求;
4 置换通风方式的人员头脚处空气温差,不应大于3℃ 。
5.4.11 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洁净室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对噪声的要求、送风口形式及安装高度和位置等确定,可参照表 5.4.11-1及 5.4.11-2的数值 。
表 5.4.11-1 各类送风口的出口风速
空调负荷计算
【分析】除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热负荷和冷负荷指标进行必要的估算外,洁净室规范,施工图阶段应对空调区进行冬季热负荷和夏季冷负荷逐项逐时计算。同时要满足以下条件。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 4.7.10条,新版:2016。
1、采用计算程序计算时,计算书应注明软件名称,乐山洁净室,打印出相应的简图、输入数据和计算结果。
2、采暖设计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每一采暖房间耗热量计算及建筑物采暖总耗热量计算;
2)散热器等采暖设备的选择计算;
3)采暖系统 的管径及水利计算;
4)采暖系统设备、附近选择计算,如系统系统热源设备、循环水泵、补水定压装置、伸缩器、补水器等。
3、通风、防排烟设计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通风、防排烟风量计算;
2)通风、防排烟系统阻力计算;
3)通风、防排烟系统设备选型计算。
4、空调设计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空调冷热负荷计算(冷负荷按逐项逐时计算);
2)空调系统末端设备及附件(包括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变制冷剂流量室内机、变风量末端装置、空气热回收装置、消声器等)的选择计算;
3)空调冷热水、冷却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4)风系统阻力计算;
5)必要的气流组织设计与计算;
6)空调系统的冷(热)水机组、冷(热)水泵、冷却水泵、定压补水设备、冷却塔、水箱、水池等设备的选择计算。
下部送风方式应按下列原则选择 :
1 在高大空间中人员不长期停留的区域,例如文体建筑的高大休息厅廊等,可 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
2 有大面积玻璃外墙的冬、夏使用的游泳馆,宜采用沿外墙地面或窗台向上送风的方式;
3 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在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置换通风方式:
1)热源以人员、设备(计算机、复印机等 )、 灯光为主,且人员密度变化不大,人 员活动量较轻,显热负荷不宜超过 120W/㎡;
2)污染源与热源位置相近,浓度不大且稳定;
3)房间(空 间)的 净高宜大于 2.4m;
4)全年送冷的空调区域。